1.“士”,商、西周时期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后,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这反映了
A. 民间私学的兴盛 B. 士族制度的出现
C. 宗法制度的瓦解 D. 贵族政治的衰落
【答案】D
【解析】
【详解】“士”由卿大夫的家臣转变为知识分子的统称,反映的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因此体现了贵族政治的衰落,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这些“士”是受私学的教育影响,排除A项;士族制度出现在魏晋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宗法制度,排除C项。
2.《汉书》选列了310个县的户口数字,少者户数40196,口数109000;多者户数80000,口数246000。由此可推知,当时
A. 小农经济特征明显 B. 县级行政区较为稳定
C.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 国家收人以户税为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310个县的户口数字,少者户数40196,口数109000;多者户数80000,口数246000”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汉代小农户的数据庞大,体现出典型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