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北京房山期末)相传,清代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两家重归于好说明( )
A.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
2.(2020·北京海淀人大附中月考)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民法典中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这一案例说明( )
①法主要执行了政治职能 ②法主要执行了社会职能 ③法具有阶级性 ④法能调整社会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0·山东德州期末)法繁体字写作“灋”,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字形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氵”代表执法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传说中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去”是去除坏人的意思。下面关于“法”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③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④自古法律就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