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是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
B.孔子运用“堆土成山”和“填平洼地”两个比喻,本义是要说明“为仁由己”的道理。但我们引申开来可以理解为做成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C.“士不可以不弘毅”这里所谓“士”,指的是读书人,曾子强调“士”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定。
D.“请问其目”颜渊问要做到仁,具体从哪些方面着手。孔子的回答从视、听、言、动四个方面一切均要依照礼的准则。颜渊表示:“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思是,这要求有点儿高,我做不到,我尝试着做做吧。
【解析】 颜渊的意思是,我虽然不聪明,但愿意按照您的话去做。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君子: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及“君子”,“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应“文质彬彬”,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
B.八佾:古代奏乐舞蹈,每列八人,称为一佾。天子、诸侯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卿大夫六佾,即四十八人;读书人四佾,即三十二人。
C.“礼”代表着一种修身与治国相结合的文化精神,孔子一直主张以礼治国,即利用礼乐规范君臣和官民的行为,让每个人都各安其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D.诗,即《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曾经编纂《诗经》,同时也很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最后一章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
【解析】 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