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俭”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范畴,产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尽管学术见解不同,治国方略各异,但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崇尚俭德。俭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自商初到春秋,崇尚“俭”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春秋战国时儒、墨、道、法诸家都主张尚俭。孔子虽然重“礼”,但他认为“与其奢也,宁俭”。老子说他有三宝,认为“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去奢”“去泰”就是要俭。墨子认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法家对于俭德也是提倡的,《管子》中多处强调去奢、节俭,“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上述引证足以表明,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
尚俭作为一种美德,自先秦流传至今而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经济价值,还因为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虽然之前没有人明确详细地论述“俭”的教育功能,但人们从经验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俭”是教育子女的一种手段。几千年来,有见识的长辈总是教育其子女要节俭。这些长辈从经验中看到,富家人的子弟,只有尚俭才能成才,家道才能不衰。穷苦人家迫于生计,不得不节俭。这种俭虽然是被迫的,但它同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不论是富有还是贫穷,只要是有见识的,总是要以“俭”治家。如果仅是为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