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既是儒家的思维方式,也是儒家学说区别于墨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根本依据。
关于“中庸”的本义。“中”者,不偏不倚:“庸”者,用也。“中庸”者,执两用中也。《论语·雍也》记孔子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奥乎!民鲜久矣。”《论语•尧日》:“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据说这是尧让位给舜的时候对舜所说的话,让舜执政的时候“无执其中”,行不偏不倚之政。这不是孔子的话,但载录在《论语》中,应是扎子用以教育学生的,反映孔子的思想。《礼记•中庸》记孔子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迷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简化一下就是“执两用中”。“两”是两端,比如激进与保守、讲道理与讲感情:“用中”就是居中,既不激进也不保守,既讲道理也考虑感情。这里所说的“执两用中”与《尧日》所说的“执中”正相呼应。可以看出,中庸之道是一种处世原则,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需要体现在具体内容中。中庸之道依现在儒家学说的方方面面,没有中庸之道就没有儒家学说。
据《中庸》记载,孔子宣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他赞赏颜回的中庸之道,说:“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孔子批评思想和行为偏激的人。如对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对同一人的评价前后矛盾。“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感也”。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精平!狂者进取,须者有所不为也。”“中行”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表达,即走道路中间。不然。不是极端冒进,就是不思进取。孔子回答别人的问题,“即其两瑞而竭焉”,把利弊得失都说清楚,全面地说问题。《论语•子罕》记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