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首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不得提书‘夷’字”。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一词逐渐成为清政府朝野公私文牍的通用语,含义也更广泛。这一过程反映出清政府( )
A.对本国和外国实况的认知趋同
B.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天朝上国”传统观念的动摇
D.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信息不是强调对国内外实际情况的认知趋同,故A项错误;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和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对外国人用“夷”来称呼,明显带有中国古代“天朝上国”华夷观念的思想,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和外国人相关的用洋来称呼,说明“天朝上国”的观念发生了动摇,故C项正确;材料中清政府的态度转变是被动的,体现不出主动融入世界潮流的特点,故D项错误。
2.陈旭麓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曾指出:“守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连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这说明阻碍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