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国”字在甲骨文中为“(或)”,含义为干戈之地,后引申为部落;在西周金文中写作“” “”,含义为王的领地或诸侯封地。“国”字含义的发展说明( )
A.商周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B.中华民族形成共同心理
C.文字书写逐渐规范统一 D.商周王权逐步得到加强
2.汉初,盐铁任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不问其余。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这一提议是为了( )
A.发展商品经济 B.抑制豪强兼并 C.应对财政困境 D.满足帝王嗜好
3.唐朝时期出现的飞钱开创了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宋代“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由此可知( )
A.唐宋时期信用关系有一定发展 B.唐代飞钱是中国最早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