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周的文献多为政典或史书。到春秋战国时儒墨渐成显学,阴阳、道、法、名、农蜂起,学者“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不可胜道。出现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礼乐制度崩坏 B.士阶层的崛起 C.学术文化下移 D.生产力大发展
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商鞅在《商君书更法》中则说:“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这表明( )
A.两者都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 B.两者都在规劝统治者要积极地创新变革
C.商鞅明显比孔子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更深 D.时代差异使两者对变革社会的要求不同
3.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中说:“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对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号也。”其根本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