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3题,共9分)
我们今天谈论陶渊明,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其实,陶渊明的底色,并不是一位隐者,“大济于苍生”的济世热情贯穿了陶渊明的一生。
二十九岁这年,陶渊明入仕为官,出任江州祭酒。他怀抱着美好愿景,秉持着“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开始实现其济世的猛志。然而,官场不同于田园,初涉官场的体验给他的美好理想泼了一身凉水,于时急转身退。《宋书》等记载的原因是“不堪吏职”。而其中缘故,陶渊明也曾略有提及。其《饮酒•十九》:“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委婉含蓄地透露当时自己的心迹。
初仕的碰壁,让诗人不禁犹豫起来。但他的政治热情和理想并没有消退,反而对未来充满希望,等待“良主”的出现,一晃六年过去了。正踌躇立功的他,再次入仕当时的显赫人物——桓玄的军幕。在此期间,东晋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桓玄与司马元显两大权臣之间你死我活地厮杀,全然不顾国家大局,陶渊明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入仕的愿望再次落空了。统治集团上层人物所关心的不是救民于水火,励精图治,而是个人的私利。陶渊明借诗言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自己虽然很想成就一番功业,但既然不能像宁戚那样干禄求官,那就再回归田园吧。
再仕失败,陶渊明确实对官场有点冷漠和厌倦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陶渊明济世的热情不减。经权衡比较,陶渊明于是选中了当时以整顿朝纲面貌而活跃在政治舞台中央的刘裕。刘裕此时被拥为都督八州军事的镇军将军,陶渊明便出仕做了镇军将军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