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2.在电影《秦始皇》中出现了当时郡守的活动场景,正确的设置是( )
A.把自己的职务传给嫡长子 B.在向丞相汇报工作
C.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在接受宰相的任免
3.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4.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什么职权( )
A.谏诤权 B.弹劾权 C.司法权 D.审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