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吕氏春秋》记载了庄稼人宁越"苦耕稼之劳”、发奋水学丁”私”,终“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的故事。这一故事印证了当时
A. 获取功名的形式多样 B. 传统经济秩序瓦解
C. 礼崩乐坏的社会巨变 D. 私学成为社会主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庄稼人宁越经过发奋学习,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有一定的流动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礼崩乐坏,士阶层崛起,C正确;题干仅仅列举了一种形式,不能得出“形式多样”,排除A;题干信息并未涉及到经济秩序的瓦解,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但不是主流,排除D。
2. 从汉代文物资料中可以频繁地看到“国家”这一说法,例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十六经》中的《五正》《兵容》《三禁》《前道》等篇都说到“国家”,中山怀王基出土的竹简《文子》中,“国家”一词连续出现5次。这一现象说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