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礼记·大学)有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说明春秋时期
A. 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B. 君父同伦掩盖了阶级等级差异
C. 家国同构的观念业已深人入心
D. 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紧密结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的意思是欣悦欢乐的君子,是天下民众的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意思是民众所喜爱的东西你也喜爱,民众所厌恶的东西你也厌恶,这就叫做是天下民众的父母。由此可知,材料信息体现家国同构的政治诉求,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阶级等级的相关理念,故B项错误;家国同构深入人心,与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礼乐制度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