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示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A. 强化宗族认同 B. 继承华夏传统 C. 凸显贵族地位 D. 维护尊卑关系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姓氏代表着血统,名字代表长幼行辈可以看出,姓氏名字制度是宗法制度下体现血统尊卑地位的一种方式,从姓名中就能看出其身份地位,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名字制度的作用没有体现;B选项不能称为“最主要”的作用;C选项错误,本题没有涉及贵族与平民或者奴隶地位的对比。
2. 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还有人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始皇得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
A.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创立了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C. 实施分割相权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