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为何用“木”不用“树”,这个问题是全文的关键,也是重点。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了解其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品味关键语句,获得审美体验,唤起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