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的产生和流传,很大一部分源于对音美的表现。音美,是诗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根本要素。没有音美,则诗不能称诗,歌不能称歌。应该说,中国很早就产生了以音来表现文学的形式,这就是最早的民歌或谣歌。尽管这种民歌或谣歌未必有文字表现,但这种声音的文学,随着汉语的成熟,逐渐形成了文字的文学,而且成了追求声形合一的韵文文学。中国韵文文学产生的源头,即以最早的歌谣为代表。所谓韵文,即是美文,有韵方能产生美,无韵则不美。故凡美文,无不追求韵律。
韵律如何产生?古老的四声,是中国汉语的基本韵律规则。所谓四声,即通常所说的平、上、去、入,也即我们现在通行的一二三四声。四声中再加入平声、仄声,则形成阴平、阳平八音。四声与八音,构成了汉语的八个基本音节,这也是形成韵文文学的基本要素。音节是构成音韵美的基本要素。有了高低起伏的音节,才有旋律。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音韵学,而是一种最基本的美学追求。如果我们用原思维的方式去想象,则不难理解。尚不识字的小孩,就喜欢听和模仿动物的声音,他甚至能把自己当成动物,把动物当成自己,把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