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8单元责任与担当古诗词诵读教案必修下册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同步教案
-
教材版本部编版(新教材)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66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12/13 11:13:4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诗人已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诵读该诗。
全诗共8句,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五言诗一般按“二一二”节拍读,但有些地方也不尽相同。这首诗各层的停顿、节奏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在诵读基础上感知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读这两联语气要舒缓,读出气势。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读该联时要低沉,读出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