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四校联盟2020届高三物理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β射线是聚变反应过程中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
B. 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C.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D.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运行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 β射线是核衰变过程中由原子核释放出来的。故A错误;
B. 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精确地测出电子的电荷量,故B错误;
C.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C正确;
D. 玻尔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运行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力F拉住,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小球受支持力为FN,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2mgtanθ B. F =mgcosθ
C. F N=mg D. F N=2mg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G,F,FN,三个力,满足受力平衡。作出受力分析图如下:
由图可知△OAB∽△GFA,即:
解得:
FN=G=mg
A. F=2mgtanθ,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F =mgcosθ,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F N=mg,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 F N=2mg,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3.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为了全人类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探测器。为了减小凹凸不平的月面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嫦娥三号”采取了近乎垂直的着陆方式。已知:月球半径为R,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嫦娥三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B. 为了减小与地面的撞击力,“嫦娥三号”着陆前的一小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
C. “嫦娥三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T=
D. 月球的密度为ρ=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嫦娥三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错误;
B. 为了减小与地面的撞击力,在“嫦娥三号”着陆前的一小段时间内“嫦娥四号”需要做减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故B错误;
C. “嫦娥三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解得:
故C错误;
D. 月球表面的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则:
,
月球的密度:
故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