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79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10/16 14:55:5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的另一面
李泽厚
苏轼一方面忠君爱国,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与无数士大夫均无不同。但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的“遁世”要是深刻史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也不是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反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使成了 一 种无法解脱而又想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反倦和感伤 。
苏词是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这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李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献闻之惊且二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诵,则子瞻鼻鼻干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哩,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人生根本逃不掉人世大罗网。正是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惑,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