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出西洋,……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惟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稀硫酸、氢氟酸溶液、氨水、醋酸溶液中的一种。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不变色
B. “鼻冲水”中含有5种粒子
C. “鼻冲水”是弱电解质
D. “鼻冲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鼻冲水贮存在玻璃瓶中可知鼻冲水不是氢氟酸,根据性质可判断其易挥发,又因为宜外用,勿服,因此可判断应该是氨水,据此解答。
详解:A.氨水显碱性,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A错误;
B.氨水中含NH3、H2O、NH3•H2O、H+、NH4+、OH-,含有分子和离子的种类为6种,B错误;
C.由鼻冲水(氨水)可知,氨水为混合物,而弱电解质为化合物,则氨水不是弱电解质,而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C错误;
D.氨水显弱碱性,不能溶解二氧化硅,D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强
B. 验证草酸晶体是否含结晶水
C. 检验混合气体中H2S和CO2
D. 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盐酸挥发出的HCl也能和硅酸钠反应,应先除去,A项错误;
B.草酸受热易熔化,所以试管口不能向下倾斜,且草酸受热分解也会产生水,B项错误;
C.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检验并除去H2S,可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2的存在,C项正确;
D.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会引起倒吸,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项。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含共价键数均为0.4NA的白磷(P4)和甲烷的物质的量相等
B. 1 mol 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失去NA个电子
C. 1mol Na2O2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4NA
D. 25℃时,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NA个氢氧根离子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