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子总数为NA的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 0.1mol/L(NH4)2SO4溶液与0.2mol/LNH4Cl溶液中的NH4+数目相同
C. 标准状况下,H2和CO混合气体8.96L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消耗O2分子数为0.2NA
D. 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了混合物,Na失去NA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SO2和CO2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分子总数为NA的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A正确;没有溶液体积,不能计算NH4+物质的量,故B错误;根据方程式,同分子数的H2和CO燃烧消耗氧分子数相同,标准状况下,H2和CO混合气体8.96L,物质的量是0.4mol,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0.2mol,故C正确;钠有0价变为+1价,1molNa与足量O2反应失去NA个电子,故D正确。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 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 配制稀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D.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液体沿烧杯内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故A符合题意;
B、滴加液体时,滴管的尖嘴不可以接触试管内壁,防止试剂交叉污染,滴管应竖直悬浮在试管正上方,故B不符合题意;
C、配制稀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水浮于上方,溶解时放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试管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底炸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是( )
A. 将40 g NaOH固体溶于1 L水中
B. 将22.4 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 将1L 10mol/L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
D. 将10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4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1L水后,溶液体积大于1L,所得溶液的浓度小于1mol/L,故A错误;
B、HCl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无法计算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则所得溶液的浓度无法计算,故B错误;
C、当密度不同时,溶液体积不能简单相加,故将1L 10mol/L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不是10L,则浓度不是1mol/L,故C错误;
D、1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5mol,而物质的量浓度c===1mol/L,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 在豆浆中加入盐卤制豆腐
B. 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沙洲
C. 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 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详解】A、豆浆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氯化钙、氯化镁等,可以使豆浆凝聚,与胶体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体性质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主要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真溶液粒子半径一般不超过1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半径在1~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