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配制NH4+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①适量HCl②适量NaCl③适量的氨水④适量的NaOH,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④ C. ③④ D. ③
【答案】D
【解析】
氯化铵是弱碱强酸盐,由于水解,导致溶液中,溶液呈酸性,为了配制与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以增加铵根离子浓度,或减少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①加入后氯离子浓度增加,不能配制与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①错误;②加入后氯离子浓度增加,不能配制与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②错误;③加入适当氨水增加了铵根离子浓度,可以配制与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③正确;④加入后,中和了氢离子,平衡右移,铵根离子浓度降低,不能配制与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④错误;只有③符合题意,正确选项D。
点睛:为了配制NH4+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铵、硝酸铵、氨水等,或加入适量的硝酸银等,总体的思路为增加铵根离子浓度,或减少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即可达到目的。
2.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会导致测得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 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B. 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时,未进行润洗操作
C. 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 锥形瓶取用NaOH待测液前加少量水洗涤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还需用盐酸溶液润洗;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无需润洗;滴定时,应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否则会引起误差;读数时视线应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详解】A项、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正确;
B项、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时,未进行润洗操作,导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浓度减小,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B错误;
C项、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C错误;
D项、锥形瓶取用NaOH待测液前加少量水洗涤,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标准液的体积不变,对结果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的误差分析,根据c(待测)=c(标注)×V(标准)/V(待测)分析是解答的关键。
3.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NH4+)>c(H+)=c(OH-)
B. 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 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 常温下,同浓度的Na2CO3与NaHCO3溶液相比,Na2CO3溶液为pH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常温下,pH=7的溶液中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所以c(Cl-)+c(OH-)=c(NH4+)+c(H+),所以c(Cl-)=c(NH4+),故A错误;
B.醋酸是弱电解质,稀释醋酸溶液时促进醋酸电离,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浓度都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B错误;
C.pH相等的醋酸和盐酸溶液,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等体积等pH的醋酸和盐酸溶液,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与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多,故C错误;
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CO3与NaHCO3溶液相比,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pH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