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 “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 “黑芝麻糊”是一道传统美食,食用时可加入白砂糖作配料,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
D. “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活字”是木头制造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项正确;
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正确;
C.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C项错误;
D.“黑陶”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D项正确。
故选C。
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正丁烷(g)=异丁烷(g) ΔH<0,则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
B. 已知:C2H4(g)+3O2(g)=2CO2(g)+2H2O(g) △H=-1478.8kJ·mol-1,则C2H4(g)的燃烧热△H=-1478.8kJ·mol-1
C. 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1,则稀Ba(OH)2(aq)和稀H2SO4(aq)完全反应生成1mol H2O(l)时,放出57.3kJ热量
D. 已知:S(s)+O2(g)=SO2(g) △H1;S(g)+O2(g)===SO2(g) △H2,则△H1>△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正丁烷转化为异丁烷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等质量异丁烷的能量比正丁烷低,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A项错误;
B.燃烧热为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应为H2O(l),B项错误;
C.反应还生成了BaSO4(s),放热大于57.3kJ,C项错误;
D.这两个反应均是放热反应,S(g)完全燃烧时放热更多,故|△H1|<|△H2|,则△H1>ΔH2,D项正确。
故选D。
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 H2SO4中滴加少量 Cu(NO3)2溶液
B. N2(g)+3H2(g)2NH3(g) ΔH<0,仅升高温度,达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
C. 吸热反应“TiO2(s)+2Cl2(g) =TiCl4(g)+O2(g)”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ΔS<0
D. 在稀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 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少量 Na2S溶液,出现黑色沉淀,则加入Na2S溶液后 c(Ag+) 更小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硝酸铜,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不生成氢气,故A错误;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氢气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总量不变△S=0,故C错误.D.在稀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 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少量 Na2S溶液,出现黑色沉淀,说明硫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溶液中的 c(Ag+) 更小,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热和焓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相关知识。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精炼铜,当外电路通过NA个电子时;阳极质量减少32 g
B. 反应3H2(g)+N2(g) 2NH3(g) △H=-92kJ·mol-1,当放出热量 9.2 kJ时,转移电子0.6 NA
C. lmol·L-1的氯化铜溶液中,若Cl-的数目为2Na,则Cu2+的数目为Na
D. 标准状况下,NO和O2各11. 2L混合充分反应,所得气体的分子总数为0.75 Na
【答案】B
【解析】
A、阳极中除铜外,还含有其他杂质,如锌、铁等,锌、铁比铜活泼,先失电子,因此阳极质量减少的质量不等于32个,故A错误;B、转移6mole-,放出92kJ热量,因此放出9.2kJ热量,转移电子9.2×6/92mol=0.6mol,故B正确;C、题目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微粒数目,故C错误;D、NO和氧气反应,2NO+O2=2NO2,根据所给量,NO是少量,O2是过量,因此反应后NO2的物质的量0.5mol,还剩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75mol,但2NO2N2O4,因此气体物质的量小于0.75mol,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