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30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9/26 8:39:2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左传》记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衣冠文物之邦”是中华民族的荣耀,“衣裳”更不寻常。众所周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民以食为天”这一古训,把人人都要吃饭这一寻常事推崇为天理,进入至高无上的信念。然而这“以食为天”的观念,若与服装排座次,仍然屈居其后,殊不见“衣食住行”以“衣”为首的排列,就充分显示服装优先的地位。
穿衣戴帽成为中国历史上国家礼制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礼制形成了一种世界罕有的社会现象,那就是服装的地位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改朝换代都要改正朔,易服色,一代流行色上升到与国运兴亡有关的高度,承载色彩的服装更不寻常。春秋战国时期,“衣裳”一度成为国家的代称:说我中国是“我衣裳”,改朝换代必定要变更服色等。诸多章法,不仅是国家行为,也是民间风俗,这从习惯话语中可见端倪,例如士大夫称为“衣冠”,没有功名的学子称“布衣”,绅士的“绅”源自衣带,潜心受教名为继承“衣钵”,当官的理想是“衣锦荣归”,清官的嘉誉是“两袖清风”,首脑人物称作“领袖”。以衣冠服饰表现民族气节的典故更是史不绝书,如季路垂死不忘结缨,临终也要把帽子戴正……许多佳话往往都用衣冠来体现,这说明服饰在中国不仅有遮体、保暖、观瞻的功能,还被提升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文化精英的代表、民族荣辱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