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人民早在商代就已掌握青铜(铜、锡、铅合金)冶铸技术。在商代首都——河南安阳,曾经发现多处炼铜遗址和大量青铜器件,其中有一件司母戊鼎,高133 cm、长110 cm、宽78 cm、重875 kg,是迄今被发现的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最壮观的一件珍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
B.青铜合金具有比铜单质更好的机械性能
C.青铜不易生锈是因为铜的性质不活泼
D.铜被最早使用是因为铜的性质不活泼,易冶炼
解析:选C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易冶炼,是最早被使用的金属,故A、D项正确;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青铜比铜单质的机械性能好,且提高了其耐腐蚀性能,故B项正确,C项错误。
2.只含有下列成分的物质一定不是合金的是( )
A.Fe、C B.Cu、Zn
C.Al、Cu D.C、Si
解析:选D 合金必须要含有金属,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选用金属材料时,以下方面需要考虑的是( )
①主要用途 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③价格 ④加工难度 ⑤日常维护 ⑥对环境的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选D 在选用材料时要综合考虑所选材料的性能、价格、加工难度、日常维护、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从众多材料中选取合适者。
4.碲锌镉(TeZnCd)晶体可以用于制造红外探测器,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Te、Zn、Cd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无固定的熔、沸点
B.它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
C.它的熔、沸点比Zn的低
D.它的硬度和强度比Cd的大
解析:选A 碲锌镉晶体是由Te、Zn、Cd按一定比例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只要比例确定,其组成就固定,因而有固定的熔、沸点;合金具有比其各成分金属低的熔、沸点,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5.纯铁的熔点为1 535 ℃,而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合金)在1 200 ℃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
A.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
B.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高
C.形成了铁碳合金,所以熔点变低
D.在高炉中熔化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析:选C 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