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区位条件
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并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内部,由于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在本国内部则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这样在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就有了发展的契机。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比其他地区更有着吸引外资的优势。如美国在1970~1990年间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动,其产业变动及随之发生的产业转移,直接影响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也就刺激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化加速非农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正在起步,科研水平和工人技艺都有待提高。工厂企业需要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产品推销、市场信息等方面使用城市中的各项设施和服务。
由此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以1990年为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较慢;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如表4-7所示。
表4-7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经不明显,劳动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
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