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262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7/28 10:21:2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我们既要把握不同类型诗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1.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实用性更强,叙述、说明乃至议论性成分比较多,理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散文中的形象一般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能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
2.散文和诗歌创造的形象各有特点。散文通过翔实具体的交代,所展现的形象带给我们具体逼真的感受。而诗歌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直接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与升华,上下前后之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文交代得那样具体,而是有许多跳跃和省略。
阅读散文应注意:
一、分析人物
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
二、分析事情
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三、分析景物
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分析物象
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