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7课夜归鹿门歌学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25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7/28 10:10:1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导学目标 1.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和本诗写作背景。2.感受诗人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课内自主学习
一   文化常识
1.诗歌背景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去住住。其实这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为“夜归鹿门歌”。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1)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出题与应试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关系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2)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3)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以方便佩带在身。
(4)公,古代对男性长者或老人的一种敬称,如“袁公”“明公”等。
(5)席,供人坐卧铺垫的用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
二 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栖隐(qī)  ②岩扉(fēi)
③寂寥(liáo)  ④喧闹(xuān)
2.默写填空
(1)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用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