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编辑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课时作业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1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76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7/23 15:56:0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拟行路难(其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亦有命”句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B.“酌酒以自宽……”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终于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 C.“心非木石岂无感”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D.“吞声踯躅不敢言”含蓄地说明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答案】B(“最终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说法有误) 2.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D.起首两句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答案】A(鲍照为南朝诗人) 二、文本阅读 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后面的题。 3.“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结合全诗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这是什么样的愁。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