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编辑
【新人教版】2019-2020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第10课长恨歌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4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30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7/23 11:43:3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湎(沉溺) 咫尺(喻距离很近) 停滞(停止) B.如数家珍(如同数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所说之事十分熟悉) 泥淖(烂泥,泥坑) C.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脱颖而出(喻人的才华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不计前嫌(不计较以前的嫌隙。指大度和解) D.唱反调(提出相反的主张,采取相反的行动) 湮灭(湮没)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壮丽) 答案 A 解析 停滞:因受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呼兰河传》与《长恨歌》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兰河传》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而《长恨歌》诞生于90年代,虽然两部作品诞生的年代相隔比较久远,但是这两个年代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女性文学史上的兴盛和繁荣时期。 B.这两部小说的作者虽然都是女性,但是她们叙述的视角和叙事技巧迥然不同。萧红的《呼兰河传》更接近于一种“天然的女性写作”;而王安忆的《长恨歌》能让读者很明显地感受到叙述的理性。 C.这两部小说都着眼于“日常”的图景,倾注女性所独有的目光和情感,呈现女性所特有的视界,抒发普通的人性和她们的时代,关注“细节”背后的大关怀。 D.这两部小说的作者都继承了鲁迅先生的笔法,对社会现实持批判的态度。 答案 D 解析 《长恨歌》没有对社会现实采取批判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1920年至1930年大萧条年代的许多人物,其中最精彩的首推两个女人,张爱玲与加布里埃?香奈儿。张爱玲是上海滩那一辈小说家中最早奇装异服、肖像上画报、宣传自己的女文人。(    )。她晚年孤寂,与少女时成名趁早、红唇时髦形成了极大对比。 我常扪心自问,如果与她们活在同一时代,我会和她们做出相同的选择吗?我还能如此推崇这两个女人吗?首先这两个女人都曾是“汉奸”或“法贼”。张爱玲嫁给了日伪时期大官胡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