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6课登泰山记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必修上册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部编版(新教材)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90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7/23 9:14:3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听昆曲,我们难免觉得冗长,但越听越觉得有味道,越听越觉得心灵在江南丝竹的余音袅袅中变得空灵澄澈。
B.谈及转型做导演的原因,赵薇慨叹再红的演员也只是时代的沧海一粟,演艺圈中的繁华热闹并不能使一个演员的演艺青春常在。
C.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D.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C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A项,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连绵不绝。符合语境。B项,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符合语境。D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褒义词,此句中用它来修饰“中华典籍”,符合语境。
2.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轼在政治上坚持儒家入世的精神,较多地在生活上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着超脱,这种人生境界对宋人及以后许多文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一场“乌台诗案”成为了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而正是这官场的失意造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巅峰。
C.中国书协考察组经过岱顶、岱庙碑廊、雨花道院等泰山书法资源的实地考察,对泰山书法资源给予了充分肯定,正式确定将泰山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书法名山”。
D.他在《语文建设》“学术前沿”栏目发表的关于桐城派散文研究的文章,引发了众多争议。
答案 D
解析 A项,语序不当,“较多地”应放在“采取”前;B项,“造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