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管钥在手第16课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学案选修实用阅读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苏教版(现行教材)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70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6/4 13:45:5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