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答案】C
【解析】儒家思想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国采取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是导致题干变化的原因,故C项正确;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张,不是导致官方采取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
2.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答案】B
【解析】商鞅实行严刑峻法,规定“轻罪重刑”,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3.《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答案】B
【解析】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题干描述的正是秦军在战场的英勇善战,故选B项。
4.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答案】A
【解析】旅店拒绝商鞅入住体现了对商鞅变法措施的认真贯彻,A项符合题意。
5.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
【答案】D
【解析】“为田开阡陌封疆”打破了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动摇了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6.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其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
【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创建了适合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C、D项都是A项的具体表现。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