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使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3)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2.从兴起到全盛
(1)1851年初,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9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2)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1853年,太平军相继攻克武汉、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革命政权。
(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分兵进行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主要内容
①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的分配原则。
(2)积极意义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3)局限性
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2.《资政新篇》
(1)概况: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而提出,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2)地位: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3)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4)局限性: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1)背景:洪秀全和杨秀清为争夺军政大权展开激烈的斗争。
(2)概况:1856年8月,杨秀清、韦昌辉相继被杀,石达开负气出走。
(3)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规律总结] 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既有外部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也有内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就太平天国运动而言,其爆发根本原因依然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