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1.背景——工业革命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2)弊端暴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与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2.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概况: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影响: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3.思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1)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工人仍然贫困。
(2)代表人物: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
(3)作用:其设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
二、伟大的友谊
1.马克思的转变
(1)幼年启发:深切同情劳动人民。
(2)理论研究:先后学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革命实践: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为《莱茵报》撰稿,直接参加工人团体活动。
(4)实现转变: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已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2.恩格斯的转变
(1)革命实践: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频繁接触工人,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
(2)完成转变:通过革命实践,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从而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3.并肩战斗:1845年,两人在布鲁塞尔进行了第三次会晤,从此共同战斗,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意义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
(2)1848年2月,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1)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2)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3)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4)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1)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微题助学]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