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用于分子结构测定与医疗诊断。已知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能产生NMR信号。下列原子的原子核能产生NMR信号的是( )
A.H B.7N
C.S D.6C
答案:A
2.(2019·宜昌伍家岗区高一期末)下列元素不属于第3周期的是( )
A.溴 B.硫
C.磷 D.钠
解析:选A。第3周期从左到右依次是钠、镁、铝、硅、磷、硫、氯、氩,不包含溴。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Cl
解析:选C。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A错误;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B错误;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为O,故C正确;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为Cl,故D错误。
4.(2019·上海南洋中学高一期中)如图为 A、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 为 12
B.A 和 B 分别属于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C.A 的原子和 B 的原子分别形成简单离子的过程相同
D.A 与 B 可组成化学式为 BA2 的化合物
解析:选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的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则质子数是12,即x=12,A正确;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所以A的原子和B的原子分别形成简单离子的过程不相同,C错误;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合价为-1价,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合价为+2价,所以A与B可组成化学式为BA2的化合物,D正确。
5.(2019·四川高一期末)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W>X>Y
B.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W>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D.化合物XY与ZY2均为非电解质
解析:选B。从元素周期表的局部图可知X、Y、Z、W为2、3周期元素,W位于第3周期,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故W是P元素,据此推出X、Y、Z分别是氮、氧、硅。根据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原子半径:Z>W>X>Y,A正确;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NH3>PH3>SiH4,即Y>X>W>Z,B不正确;非金属性:N>P>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3PO4>H2SiO3,即X>W>Z,C正确;化合物XY与ZY2分别为NO、SiO2,均为非电解质,D正确。
6.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其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n是第5周期ⅢA族元素
B.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In(OH)3>RbOH
解析:选D。Rb为碱金属,属于第5周期元素,故In亦为第5周期元素,In与Al同主族,即为第ⅢA族元素,A项正确;In的中子数为115-49=66,质子数为49,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B项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In>Al,C项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即碱性In(OH)3,D项错误。
7.(2019·浙江高一期末)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与Z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X、Y、Z分别与氢元素能形成氢化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Z是第2周期ⅣA族元素
B.X只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C.元素的非金属性:Z>Y>X
D.X、Y、Z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解析:选C。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应为同周期元素,X与Z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