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暖宝宝(如图所示)采用的是铁的“氧化放热”原理,使其发生原电池反应,铁粉在原电池中充当( )
A.负极 B.正极
C.阴极 D.阳极
解析:选A。铁被氧化,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铁粉在原电池中充当负极,故A正确。
2.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铜极反应式为2H++2e-===H2↑
B.电子从锌片通过溶液流向铜片
C.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D.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解析:选B。铜锌原电池中,Cu做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Cu上有气体生成,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A正确;锌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失去电子,电子沿外电路由锌流向铜,电子不能通过溶液,溶液中是离子做定向移动,故B错误;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故C正确;金属性Cu比Zn、Fe弱,将锌片换成铁片后,Cu仍做正极,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故D正确。
3.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下列不能实现该反应原理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解析:选D。由2Fe3++Fe===3Fe2+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知,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含Fe3+的盐溶液,负极为Fe,正极为活动性比Fe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4.如图是Fe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的下列内容正确的是( )

①Fe为正极,Cu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是由Fe电极经外电路流向Cu电极
④Cu电极上有H2产生
⑤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H2为11.2 L
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⑥
解析:选B。Fe为负极,Cu为正极,①错误;H+向正极移动,②错误;电子由Fe电极经外电路流向Cu电极,③正确;Cu电极上发生反应:2H++2e-===H2↑,④正确;由2H++2e-===H2↑可知,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氢气0.5 mol,但未注明条件,不能计算H2的体积,⑤错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⑥错误。
5.将铂电极放置在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CH4和O2,即产生电流,称为甲烷燃料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H4在负极上反应,O2在正极上反应
B.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减弱
C.此电池属于环境友好型电池
D.此电池中化学能100%转化为电能
解析:选D。A项,甲烷燃料电池中,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H4在负极上反应,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O2在正极上反应,正确;B项,根据电池总反应CH4+2O2+2OH-===CO+3H2O知,OH-参加反应,所以溶液中OH-浓度降低,溶液的碱性减弱,正确;C项,该电池放电时不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所以属于环境友好型电池,正确;D项,此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少量热能,错误。
6.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流方向为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是( )
A.A>C>D>B B.D>C>B>A
C.A>D>C>B D.C>A>B>D
解析:选A。①中,A为负极,B为正极,可知金属活泼性:A>B;②中,外电路电流方向为D→导线→C,则D是正极,C是负极,金属活泼性:C>D;③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说明该极发生了还原反应:2H++2e-===H2↑,则C是正极,A是负极,金属活泼性:A>C;④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则D是负极,B是正极,金属活泼性:D>B。综上所述可得几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A>C>D>B。
7.
如图所示,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正极变粗,负极变细,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Zn,S为稀H2SO4
B.正极为Zn,负极为Cu,S为CuSO4溶液
C.正极为Ag,负极为Zn,S为AgNO3溶液
D.正极为Fe,负极为Cu,S为AgNO3溶液
解析:选C。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根据题意负极变细,即金属单质失电子,负极应该是活泼金属,故B、D错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