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封建”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这反映出
A. 宗法观念使国家长盛不衰 B. 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
C. 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 D. 分封制加强了对全国控制
2.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宗法制
A.有利于解决权力、财产分配 B.重视尊卑贵贱
C.有利于凝聚宗族 D.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3.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
4.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的是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5.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
A. 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 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 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D. 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6.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7.台湾学者许仲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在君主专制下,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因素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