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辽 B.西夏
C.金 D.元
解析:选A。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
6.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解析:选B。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材料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繁荣,故B项正确。
7.北宋时,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主张,其中心措施是( )
A.发展经济 B.减少徭役
C.整顿吏治 D.增强军事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本史实的能力。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就是整顿吏治。故选C项。
8.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 )
A.定期考核官员
B.严格“恩荫”制
C.改革贡举制
D.慎选地方官吏
解析:选B。“恩荫”制是宋朝官员子弟除科举制之外的一个重要的升官途径。庆历新政严格“恩荫”制,使官员子弟的升官途径大大缩小,直接限制了官僚特权,所以选B项。
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 )
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由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强化措施的影响及北宋中期的内外环境可知,A、B、C三项均符合史实,排除。D项错误,符合题意。
10.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解析:选D。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D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