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跟踪训练(九) 电容器的电容
A级—学考达标
1.下列关于电容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只有带电的容器才是电容器
B.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距很近的物体,就组成了电容器
C.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
D.电容器充电过程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成电容器的电能并储存起来,电容器的放电过程是将电容器储存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解析:选D 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它里面有无电荷不影响其储存电荷的能力,A错误;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距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B错误;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指任一极板电荷量的绝对值,C错误;电容器的充、放电伴随能量转化,D正确。
2.根据电容器的电容的定义式C=,可知( )
A.电容器带的电荷量Q越多,它的电容C就越大
B.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越大,它的电容C就越小
C.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与电容器的带电情况无关
D.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解析:选C 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由电容器本身决定,C与Q、U无关,故A、B错误,C正确;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不为零,故D错误。
3.如图所示是描述对给定的电容器充电时电荷量Q、电压U、电容C之间相互关系的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A 电容为电容器本身的性质,与带电荷量和电压均无关,A错,B、D对;由Q=CU可知C恒定不变时,Q与U成正比,C对。
4.某一电容器的标准是“400 V 22 μF”(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电容器可在400 V以下电压时正常工作
B.该电容器只能在400 V电压时正常工作
C.电压是220 V时,电容是11 μF
D.使用时只需考虑工作电压,不必考虑电容器的引出线与电源的哪个极相连
解析:选A 每一个电容器都有它的耐压值,电容器可以在耐压值及其以下正常工作,A正确,B错误;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所以电容不变,C错误;有的电容器是有极性的,分正负极,D错误。
5.用两节相同的电池分别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电容器C1和C2充电,已知C1<C2。当达到稳定状态时,两电容器每极板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则(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确定Q1与Q2的大小关系
解析:选B 相同的电池,则电压相同,故根据Q=CU可知电容越大,充电量越大,即Q1<Q2,B正确。
6.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若使它的带电荷量减少3×10-4 C,则其电压减小为原来的,则( )
A.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为9×10-4 C
B.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为4.5×10-4 C
C.电容器原来的电压为1 V
D.电容器的电容变为原来的
解析:选B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荷量减少ΔQ=3×10-4 C,电压减小为原来的,由C=知,电荷量减少为原来的,即减少了原来的,则根据C=知,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Q=1.5ΔQ=1.5×3×10-4 C=4.5×10-4 C,A错误,B正确;由已知条件无法求电压,电容反映电容器本身的特性,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减少,电容器的电容不变,C、D错误。
7.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与直流电源两极连接,充电结束后,电容器的电压为U,电荷量为Q,电容为C,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为E。现将两极板间距离减小,则引起的变化是( )
A.Q变大 B.C变小
C.E变小 D.U变小
解析:选A 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与直流电源两极连接,其电压U保持不变,将两极板间距离d减小,由电容的决定式C=,分析得知,电容C变大;电荷量Q=CU,U不变,C变大,Q变大;由E=分析可知电场强度E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