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随堂检测]
1.(2020·名校新高考联盟联考)在交通事故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事故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刹车线的长度是10 m,假设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解析:选B.刹车类问题,逆向思维法v2=2ax,得v==10 m/s.
2.(2017·4月浙江选考)四月的江南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雨水连绵.伴随温柔的雨势,时常出现瓢泼大雨,雷电交加的景象,在某次闪电过后约2 s小明听到雷声,则雷电生成处离小明的距离约为( )
A.6×102 m B.6×104 m C.6×106 m D.6×108 m
答案:A
3.(2016·10月浙江选考)某探险者在野外攀岩时,踩落一小石块,约5 s后听到石块直接落到崖底的声音.探险者离崖底的高度最接近的是( )
A.25 m B.50 m C.110 m D.150 m
解析:选C.小石头落入崖底,其下落过程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有h=gt2,代入数据得h=×10×52 m=125 m,考虑到声音传回来大约有0.3 s,故下落距离应略小于125 m,选项C正确.
4.(2020·宁波质检)原地纵跳摸高是篮球和羽毛球重要的训练项目.已知质量m=60 kg的运动员原地摸高为2.05 m,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重心先下蹲0.5 m,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2.85 m的高度.假设运动员起跳时为匀加速运动,求:
(1)该运动员离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2)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3)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的时间.
解析:(1)从开始起跳到脚离开地面重心上升h1=0.5 m,离开地面到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心上升距离h2=0.8 m,所以v== m/s=4 m/s.
(2)脚未离地过程中,v=,得a==16 m/s2,对人分析FN-mg=ma,得FN=mg+ma=1 56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为1 560 N,方向向下.
(3)加速上升时间t1== s=0.25 s,减速上升t2== s=0.4 s,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时间相同,故总时间为t=t1+2t2=1.05 s.
答案:见解析
[课后达标]
选择题
1.(2016·4月浙江选考)宇航员在月球上离月球表面高10 m 处由静止释放一片羽毛,羽毛落到月球表面上的时间大约是( )
A.1.0 s B.1.4 s C.3.5 s D.12 s
答案:C
2.如图所示是电源频率为50 Hz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连续打下的六个点.则a至f之间的时间为( )

A.0.02 s B.0.10 s C.0.12 s D.0.60 s
答案:B
3.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在传送带的右侧固定一弹性挡杆.在t=0时刻,将工件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当工件运动到弹性挡杆所在的位置时与挡杆发生碰撞,已知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碰撞过程的能量损失.则从工件开始运动到与挡杆第二次碰撞前的运动过程中,下列工件运动的v-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选C.工件与挡杆碰前可能未达传送带的速度(选项A),也可能已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选项B、C、D),碰后以碰前大小相等的速度反弹,这部分四个选项均正确.反弹后工件向左匀减速到零,然后向右匀加速到传送带的速度时再与挡杆相碰,可见只有C正确.
4.
(2020·温州质检)如图为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现将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点冲上斜面,用计时器记录滑块从出发到返回A点用时为t1,两次经过距A点s处的B点时间间隔为t2,则该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