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随堂检测]
1.(2018·11月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
A.0 B.30 m C.750 m D.1 200 m
答案:C
2.浙江某中学组织了一次迷你马拉松比赛,男生组的路线设置是“起点(校田径场主席台前发令处)出发→绕田径场1圈→绕校园1圈→绕田径场1圈→终点(校田径场主席台前发令处)”,大约 2 000 m.有位男生的成绩是10 min,在跨越终点线时速度是7 m/s.关于上述情景,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 )
A.2 000 m是指位移的大小
B.该同学的平均速度约为3.3 m/s
C.7 m/s是指瞬时速度
D.在整个过程中该男生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
解析:选C.2 000 m是指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A错误;由于该同学的位移为0,故平均速度也为0,B错误;7 m/s是该同学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C正确;由于迷你马拉松路程较长,当研究整个过程中该男生的比赛成绩时,可以将男生看成质点,D错误.
3.中国海监船编队南海巡航路线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南三亚到南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离约2 000 km,海监船在巡航过程中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测速和授时任务,达到精确定位与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海监船体积较大,研究海监船的运动轨迹时,不能将其看做质点
B.整个过程中海监船的加速度可能始终为零
C.“北斗”导航卫星是通过确定海监船的位置来测速的
D.根据巡航时间和题中数据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答案:D
4.(2020·金华调研)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 Hz,且O点是0.4 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
(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依题意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Δt= s=0.1 s.
(1)OB== m/s=0.8 m/s.
(2)小球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
vA==0.8 m/s,
小球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
vB== m/s=1.0 m/s.
(3)由加速度的定义得,小球的加速度
a== m/s2=2.0 m/s2.
答案:(1)0.8 m/s (2)0.8 m/s 1.0 m/s
(3)2.0 ms2
[课后达标]
选择题
1.(2018·11月浙江选考)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
A.速度 B.加速度
C.电流 D.电场强度
答案:C
2.
(2017·11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两位同学从滑道最高端的同一位置先后滑下,到达底端的同一位置.对于整个下滑过程,两同学的( )
A.位移一定相同
B.时间一定相同
C.末速度一定相同
D.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答案:A
3.
竞走是从日常行走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运动,规则规定支撑腿必须伸直,在摆动腿的脚跟接触地面前,后蹬腿的脚尖不得离开地面,以确保没有出现“腾空”的现象.如图所示为某次10公里竞走比赛的画面,行走过程中脚与地面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赛过程边裁眼中的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B.运动员完成比赛发生的位移大小为10公里
C.行走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D.不论加速阶段还是匀速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始终不做功
解析:选D.比赛过程边裁观察运动员的动作,故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运动员完成比赛,走了10公里是路程,故B错误;行走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故C错误;不论加速阶段还是匀速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没有位移,始终不做功,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