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分子动理论 固体、液体、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课后自测诊断卷
1.(2019·江苏高考)(1)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理想气体静置足够长时间后,该气体________。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息下来
B.每个分子的速度大小均相等
C.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
D.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
(2)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荷叶上的小水滴总是球形的。在小水滴表面层中,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体上表现为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分子势能Ep和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能总体上反映小水滴表面层中水分子Ep的是图中________(选填“A”“B”或“C”)的位置。

甲 乙
(3)如图乙所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A→B的等压过程,B→C的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其中B→C过程中内能减少900 J。求A→B→C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的总功。
解析:(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A错。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气体分子在频繁的碰撞中速度变化,每个分子的速度不断变化,B错。理想气体静置足够长的时间后达到热平衡,气体的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C对。气体体积不变,则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D对。
(2)水滴表面层使水滴具有收缩的趋势,因此水滴表面层中,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水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分子间距r=r0,分子势能最小;当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r>r0,因此,小水滴表面层中水分子Ep对应于位置C。
(3)A→B过程W1=-p(VB-VA)
B→C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2=ΔU
则气体对外界做的总功W=-(W1+W2)
联立解得W=1 500 J。
答案:(1)CD (2)引力 C (3)1 500 J
2.(2018·江苏高考)(1)如图1所示,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外包着纱布,纱布的下端浸在水中。纱布中的水在蒸发时带走热量,使温度计示数低于周围空气温度。空气温度不变,若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温度计示数减小,则________。
A.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小
B.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增大
C.空气中水的饱和汽压减小
D.空气中水的饱和汽压增大
(2)一定量的氧气贮存在密封容器中,在T1和T2温度下其分子速率分布的情况见下表。则T1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若约10%的氧气从容器中泄漏,泄漏前后容器内温度均为T1,则在泄漏后的容器中,速率处于400~500 m/s区间的氧气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8.6%。
|
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
温度T1
|
温度T2
|
100以下
|
0.7
|
1.4
|
100~200
|
5.4
|
8.1
|
200~300
|
11.9
|
17.0
|
300~400
|
17.4
|
21.4
|
400~500
|
18.6
|
20.4
|
500~600
|
16.7
|
15.1
|
600~700
|
12.9
|
9.2
|
700~800
|
7.9
|
4.5
|
800~900
|
4.6
|
2.0
|
900以上
|
3.9
|
0.9
|
(3)如图2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A时压强为2.0×105 Pa,经历A→B→C→A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对外界放出61.4 J热 量。求该气体在A→B过程中对外界所做的功。
解析:(1)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水在蒸发,这是因为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小了,故A正确。空气中水的饱和汽压与空气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水的饱和汽压不变,故C、D错误。水的饱和汽压不变,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小,所以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减小,故B错误。
(2)温度大时,速率大的分子比例较大,故T1>T2。温度一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情况不变,故泄漏前后速率处于400~500 m/s区间的氧气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保持不变。
(3)整个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W=WAB+WCA,
且WCA=pA(VC-VA)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得WAB=-(Q+WCA)
代入数据得WAB=-138.6 J,
即气体对外界做的功为138.6 J。
答案:(1)A (2)大于 等于 (3)138.6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