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 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编辑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一农耕时代的政治文明教案.doc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复习教案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660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3/26 8:24:1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6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1
资源简介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家天下局面的开始——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

2.“家国同构之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3.容易误读的封建”——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通过层层分封,形成贵族内部森严的等级,周王成为天下共主,这一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4.天人合一——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和加强统治的需要,将说成是自然与社会的主宰,以证明王权神授,论证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

5.第一次政治大转型——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军功、政变和改革等多种方式逐步掌握政权,争霸战争与兼并战争推动了分封制瓦解,中国在政治上由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现端倪。

1.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

(2)地方分权: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尚未形成中央高度集权。

(3)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4)“家国同构: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先秦时期文化认同意识的形成

(1)含义: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先秦时期,以宗法制为核心,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三位一体,形成“家国同构”的华夏文明的文化认同意识,影响深远。

(2)意义

①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为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和基础。文化认同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育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强化统一意识等功能。

②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高于民族(族群)认同的地位,族群的认同不能超越或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国家的文化认同必须大于族群的文化认同。

3.“宗族观念对中国制度的深远影响

宗法制度文化以观念和习惯的形式影响着政治和社会生活,主要表现为: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政治体系。春秋战国以后,宗法分封的政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