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

1.(1)(多选)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发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点,振动能量最大,减弱点振动能量可能为零
C.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中,横坐标所反映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D.超声波比次声波更容易发生衍射
E.在地球表面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月球表面上,其摆动周期变大
(2)如图所示,真空中的半圆形透明介质,O1为圆心,OO1为其对称轴,一束单色光沿平行于对称轴的方向射到圆弧面上,经两次折射后由直径面离开介质.已知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和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均为60°,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c,求:

(ⅰ)透明介质的折射率n;
(ⅱ)单色光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t.
解析:(1)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不变,是因接收频率发生变化,故A错误;频率相同的波,发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方向相同,即为加强的点,则振动能量最大,同理,减弱点振动能量可能为零,故B正确;
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中,横坐标所反映的物理意义不同,振动图像横轴表时间,而波动图像是表各质点平衡位置,故C正确;因频率高,波长小,则次声波的波长比超声波的波长长,因此次声波更容易发生衍射,故D错误;
地球表面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月球表面上,根据周期公式T=2π ,可知,其重力加速度减小,那么其摆动周期变大,故E正确;
(2)(ⅰ)设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为i1和r1,第二次折射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为i2和r2,
则有:n=,n=.
由几何知识有:i1=r1+i2=60°
根据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和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均为60°,得:r1=i2=30°
可得:n=
(ⅱ)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v=
光在介质中传播距离 L=
由L=vt
可得:t=.
答案:(1)BCE (2)(ⅰ) (ⅱ)
2.(1)(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的正向传播,振幅为2 cm,周期为T,已知在t=0时刻波上相距40 cm的两质点a、b的位移都是1 cm,但运动方向相反,其中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150 cm
B.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12 cm
C.当质点b的位移为+2 cm时,质点a的位移为负
D.在t=时刻质点b速度最大
E.质点a﹑质点b的速度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透明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蓝光从A点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经B点射出,最后射到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OA=,该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为.若将该束光的入射点从A点向上移动到离O点R处的A1处,仍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最终射在水平面上的C1处,求CC1的距离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