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后限时集训35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建议用时:45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1.(2018·北京高考)在核反应方程He+N→O+X中,X表示的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α粒子
A [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X为H。]
2.一个C核经一次β衰变后,生成新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 )
A.6和8 B.5和9 C.8和6 D.7和7
D [一个C核经一次β衰变后,生成新原子核,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为14,电荷数为7,即新核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也为7,故选D。]
3.某一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时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让这三种射线进入磁场,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会增大
B.C粒子是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C.A粒子一定带正电
D.B粒子的穿透性最弱
C [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C粒子为电子,而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由左手定则可知,A粒子一定带正电,故C正确;B粒子为γ射线,穿透性最强,故D错误。]
4.(2019·贵州凯里一中模拟)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一起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下列关于放射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只有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才具有放射性
B.三种天然放射线中,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最强的是α射线
C.α衰变U→X+He的产物X由90个质子和144个中子组成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C [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小于83的个别元素也具有放射性,故A错误;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B错误;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得,产物X为X,则质子为90个,中子数为234-90=144个,故C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故D错误。]
5.(2019·重庆市上学期期末抽测)关于近代物理发展的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就可以发生
B.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会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C.环境温度越高,原子核衰变的速度越快
D.任何核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B [发生光电效应和入射光的强度没有关系,只要大于等于金属极限频率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根据玻尔氢原子模型的相关理论,电子轨道和能量都是量子化的,而在“跃迁”过程中要遵循hν=Em-En,故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故B正确;衰变和元素本身有关,和温度无关,故C错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表明核反应中存在质量亏损,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