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试题(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83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3/16 15:58:1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打破了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hǒu)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哮(xiāo)声:“给水喝!”声音盖过了叫骂声。
B.全国首趟阅读主题地铁专列在杭州运行,妙趣横生的阅读体验着(zhuó)力于将阅读习惯逐渐渗(shèn)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须品”。
C.近段时间来,与无人超市有关的消息刷暴朋友圈,扫码过闸(zhá)机,随意选货,离店只需经过“支付门”,实在惊艳,可如果没有支付宝,岂不羞赧(nǎn)?
D.稻子在这静谧的夜里被晃(huànɡ)动的草丛煨(wēi)熟,稻香一阵阵地弥漫,浮动在我们周围,浸满了整个身体,成了喂大我们的来自田间的第一缕馨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怕辩驳。【甲】一种文化越是崇尚和维护真理,真理就越为这种文化出彩,这种文化就越兴盛;一种文化越是蔑视和背离真理,真理就越使其出丑,这种文化就越衰弱。在“崇真”文化中,谬论和谎言是无立锥之地的。如果一种文化总是偏袒谬误和谎言,总是粉饰现实、“掖藏”真理,真理不坚持、真话不敢讲,【乙】那就揭示这种文化已经日薄西山了,谁还能希望这种文化有生命力呢?其实,文化的真理性要求若从主体行为角度诠释,就是待人处事要有一个客观理性的态度,就是要实事求是。【丙】唯书、唯上、人大于法、情大于法,都不是客观理性的态度,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都必然离真理而去。只有唯实、唯真、唯理,才能实事求是,才能事成功遂。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锥之地 B.揭示 C.日薄西山 D.必然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在于对那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
B.丝绸之路是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旨在运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