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传布
A. 以书面记载 主要方式
B. 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C. 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 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可知,《诗经》在各诸侯国也广泛传播,有利于增强各诸侯国的文化认同,故选择D选项;结合所学,《诗经》主要通过传唱来记载,故排除A选项;由大量民歌构成的《诗经》并不能普及平民教育,故排除B选项;《诗经》的传播有助于加强文化认同,但无法看出是否能维持天下共主,故排除C选项。
2.“物勒工名”制度是指在手工业产品上刻记制造者、制造机构等。西汉时勒名内容详尽而丰富,东汉中期后关于“工宫”的内容日益简化,刻铭中常带有吉祥语和价钱语,而以“某氏”为标记的私工作坊器物大增。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 官营手工业衰败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抑商政策的强化
D. 经济政策的调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而以‘某氏’为标记的私工作坊器物大增”可知,汉代私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各自作坊的利益,必须打上各自的商业符号,故选择B选项;结合所学,明朝中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选项;材料主旨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如抑商政策强化,不可能存在私工作坊大增,故排除C选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都为重农抑商,并未大规模调整,故排除D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3.《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违律为婚,虽有媒聘,而恐吓娶者,加本罪一等:强娶者,又加一等”,对男女双方的婚前欺骗行为,男子处罚要比女子罪加一等。这反映出当时
A. 法律彰显男女平等
B. 女性法律地位显著提高
C. 婚烟自由成为风尚
D. 妇女权益受到一定重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唐代法律。材料重点强调《户婚律》对男子的惩罚要远远大于女子,足以体现出法律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故D项正确。从法律对妇女的保护无法得出女子地位提升的结论,纵观中国传统社会,女子均处于附属地位,B项错误。A、C从项不符合时代特征,传统社会中无男女平等和婚烟自由一说。
4.明初废中书省,皇帝直辖六部,尚书、郎中权重,侍郎、员外郎权轻,到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为堂官,都有直接上奏权,如若意见不一致由皇帝裁决。这变化反映了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弱化
B. 君主专刺统治逐渐加强
C. 内阁议政功能已被剥夺
D. 六部成为行政权力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