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满分1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其中1?8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科学家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科学思想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万有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
B. 用质点代替有质量的物体,采用了微元法
C. 牛顿首次采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
D. 实验中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合外力关系时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解: A、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万有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思想,故A正确B、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故B错误;
C、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是伽利略不是牛顿,故C错误;
D、实验中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合外力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2.如图所示,一骑行者所骑自行车前后轮轴 距离为L,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运动,当看到道路前方有一条减速带时,立刻刹车使自行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垂直经过该减速带时,对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利用以上数据,可以求出前、后轮经过减速带这段时间内自行车的
A. 初速度 B. 末速度 C. 平均速度 D. 加速度
【答案】C
【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 at2,速度公式:vt=v0+at,共含有vt、v0、x、a、t五个未知量,至少要知道三个,才能求出另外两个物理量.由题意知,自行车垂直经过该减速带时,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自行车前后轮轴的距离为L,只知道两个物理量,所以不能求出vt、v0、a三个物理量,故ABD错误;由平均速度定义可得: ,已知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自行车前后轮轴的距离为L,所以能求出平均速度,故C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以及平均速度定义式 .注意物理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3.如图甲、乙所示为某物体在0—t时间内运动的x—t图像和v—t图像,由图可知,在0—t时间内
A. 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
B. 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
C. 甲图中 时刻,图线的切线斜率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