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练(三)
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20·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上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B.玻尔的跃迁假设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答案 D
解析 结合能是将原子核拆分成自由状态的核子需要的能量,即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结合能越大,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故A错误;为解释氢光谱,玻尔提出了轨道量子化与跃迁假设,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故B错误;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故C错误;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故D正确。
2.(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二模)如图所示,一攀岩运动员正沿竖直岩壁缓慢攀登。由于身背较重的行囊,重心上移至肩部的O点,总质量为80 kg,此时手臂与身体垂直,手臂与岩壁夹角为53°,则手受到的拉力和脚受到的作用力分别为(设手、脚受到的作用力均通过重心O,g取10 m/s2,sin53°=0.8,cos53°=0.6)( )
A.640 N 480 N B.480 N 640 N
C.480 N 800 N D.800 N 480 N
答案 B
解析 设运动员和行囊的总质量为M,以运动员和行囊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Mg、岩壁对手臂的拉力F1和岩壁对脚的作用力F2,作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F1=Mgcos53°=800×0.6 N=480 N,F2=Mgsin53°=800×0.8 N=640 N,故B正确。
3.(2019·云南昆明4月质检)汽车在限速为40 km/h的道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减速礼让,汽车到达斑马线处时行人已通过斑马线,驾驶员便加速前进,监控系统绘制出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速前该车已超速
B.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
C.驾驶员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18 m
D.汽车在加速阶段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