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过关检测(十三) 分子动理论 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1.(2019·高邮调研)(1)关于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图中,由两分子间作用力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图线可知,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均为零
B.乙图中,由一定质量的氧气分子分别在不同温度下速率分布情况,可知温度T1<T2
C.丙图中,在固体薄片上涂上石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从石蜡熔化情况可判定固体薄片必为非晶体
D.丁图中,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正是因为斥力才使得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
(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实验室中使用的酒精油酸溶液的浓度为A,N滴溶液的总体积为V。在浅盘中的水面上均匀撒上痱子粉,将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膜稳定后,在带有边长为a的正方形小格的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如图所示),数得油膜占有的正方形小格个数为X。
①用以上字母表示一滴酒精油酸溶液中的纯油酸的体积为________。
②油酸分子直径约为________。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从A→B→C→D→A的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所示的pV图线描述,其中D→A为等温变化,气体在状态A时温度为TA=300 K,试求:
①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TC;
②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热1 000 J,则在A→B过程中气体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解析:(1)题图甲中,由两分子间作用力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图线可知,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故A项错误;题图乙中,氧气分子在T2温度下速率大的分子所占百分比较多,所以T2温度较高,故B项正确;由题图丙可以看出某固体在导热性能上各向同性,可能是多晶体或者非晶体,故C项错误;题图丁中,昆虫水黾能在水面上不陷入水中,靠的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D项错误。
(2)本实验原理为: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将油酸分子看作球形;认为油酸分子是一个紧挨一个的。
①由题意可知,一滴酒精油酸溶液中的纯油酸的体积为 V0=。
②每一滴酒精油酸溶液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为S=Xa2,所以油膜的厚度,即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
(3)①D→A为等温变化,则TA=TD=300 K
C到D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得:TC==375 K
②A→B过程气体等压变化,外界对气体做功为
W=-pΔV=2×105×(5-2)×10-3 J=-600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得ΔU=1 000 J-600 J=400 J
则气体内能增加,增加400 J。